
洪姓宗祠通用对联
洪姓宗祠通用对联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1. 伟德承家业,光荣继祖风。2. 春秋传子业,五福降神光。3. 洪基厚德流芳,宗亲同心共建。4. 世代传承文化,家族荣耀久长。5. 天地同庆,宗风盛谐。6. 祖训家风传千古,宗亲之爱荐万年。7. 百年家传璀璨耀,万世祖宗荣辉显。当然,每个洪姓宗祠的情况不同,对联也会因地区、时代、风格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摘要】
洪姓宗祠通用对联【提问】
洪姓宗祠通用对联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1. 伟德承家业,光荣继祖风。2. 春秋传子业,五福降神光。3. 洪基厚德流芳,宗亲同心共建。4. 世代传承文化,家族荣耀久长。5. 天地同庆,宗风盛谐。6. 祖训家风传千古,宗亲之爱荐万年。7. 百年家传璀璨耀,万世祖宗荣辉显。当然,每个洪姓宗祠的情况不同,对联也会因地区、时代、风格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回答】
洪姓宗祠通用对联
三陪凤阁;
四达銮坡。
——佚名撰洪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金石学家洪适,字景伯,晚年自称盘洲老人,鄱阳人,工文词,与两个弟弟洪遵、洪迈先后考中词科,并称"三洪"。历官通判、知州、户部郎中,孝宗时升司农少卿、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好收藏金石拓本,并以此为根据证明历史所传的讹误,考核较精,著有《隶释》、《隶续》及《盘洲集》。
下联典指南宋丹阳人洪兴祖,字庆善,绍兴年间受召到翰林院参加考试,高宗将他拔为第一,官秘书省正字。著有《老庄本旨》、《周易通义》、《楚辞补注及考异》。銮坡,指翰林院。
才称四子;
书列三奇。
——佚名撰洪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洪师民四子俱有才名。
下联典指宋·洪觉范奇于书,为“新昌三奇”之一。
瑞成连理;
图写慈恩。
——佚名撰洪姓宗祠通用联
文章高天下;
姓字列榜头。
——佚名撰洪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左都御史洪英,永乐中会试第一。
事可对人语;
心常如水平。
——宋·洪咨夔撰洪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南宋诗人洪咨夔自撰联。洪咨夔,字舜俞,于潜人。嘉定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
驷马高车地;
忠臣理学家。
——清·洪翟离撰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联(5)
三洪名满天下;
一军功安社稷。
——佚名撰洪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名医洪适,字景伯,鄱阳人。幼敏悟,与弟遵、迈,先后中词科,由是“三洪”名满天下。累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下联典指宋代卫州知府洪梦炎,字季思,淳安人。宝庆进士。端平间高沙兵变,命梦炎绥之。他开以自新之路,使一军得以平安。官至卫州知府。
宗山拱秀隆基业;
星斗长明映画堂。
——佚名撰洪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台湾省南投县草屯镇洪氏家庙“敦煌(洪氏郡望)堂”联(1)。
天帝次子声威远;
共工水神源脉长。
——佚名撰洪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太平天国起义领袖洪秀全自称天帝次子。
下联典指洪姓始祖共工有水德,被奉为神明。
桃实竹枝,瑞成连理;
机声灯影,图绘慈恩。
——佚名撰洪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鄱阳人洪皓,字光弼,北宋政和年间进士,南宋高宗建炎年间,奉命出使金朝,被扣留十五年,拒绝金人所授的官职,还秘密派人向南宋汇报金朝虚实。绍兴年间被释放回南宋,官徽猷阁直学士,因忤逆权相秦桧,被贬英州、袁州、南雄州等地。工诗词,著有《鄱阳集》;另著《松漠纪闻》,是贬居时追忆在金的见闻而成的书。他中进士后任海宁主簿时,蠲免赋税,抚恤贫民,县中的荷、桃、竹都成连理,便命名自己的住房为“三瑞堂”。
下联典指清代经学家、文学家洪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江苏阳湖人。乾隆年间进士,官编修;嘉庆时,因批评朝政遣戍伊犁,赦还后改号更生居士。精通经史、音韵训诂及地理学;经济思想方面,提出了人口繁殖与粮食生产不相适应的问题;工诗文,骈文作品受当时称誉。著有《春秋左传诂》、《洪北江全集》。他幼年丧父,靠教书奉养母亲,母亲去世时,他又不在家,曾绘《机声灯影图》,来怀念母亲。
洪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
洪姓人口虽然不多,但是来源相当复杂,源于黄帝的有两支,具体情况如下:
一、寻根溯祖
为上古炎帝神农氏之后--共工的后代。共工本姓共氏,从黄帝时起就担任了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职,被人们尊为水神。颛顼帝时,共工起兵争天下,后失败。传说他失败后一怒之下撞倒了西北方支撑天地的不周山。因此被逐出中原,共工氏为了不让自己的后代子孙忘记自己是水神,因此在姓的旁边加上三点水,因此称洪姓。
二、出自翁姓
周昭王姬瑕庶子食采于翁山(今浙江),子孙后代便以翁为氏,世代沿袭。下传至宋朝翁乾度,生有六个儿子,人人都有出息,先后进士及第,他便让六个儿子一个人姓一个姓,除老三继续姓翁之外,其他五个儿子都改了姓,从老大到老六依次姓洪、江、翁、方、龚、汪,老大处厚易姓为洪,并繁衍至今。这六个姓的血缘关系,被姓氏学者称为“六桂联堂”。很显然,出自翁乾度长子之后的这一支洪姓,理所当然是黄帝后裔。【摘要】
洪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提问】
洪姓人口虽然不多,但是来源相当复杂,源于黄帝的有两支,具体情况如下:
一、寻根溯祖
为上古炎帝神农氏之后--共工的后代。共工本姓共氏,从黄帝时起就担任了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职,被人们尊为水神。颛顼帝时,共工起兵争天下,后失败。传说他失败后一怒之下撞倒了西北方支撑天地的不周山。因此被逐出中原,共工氏为了不让自己的后代子孙忘记自己是水神,因此在姓的旁边加上三点水,因此称洪姓。
二、出自翁姓
周昭王姬瑕庶子食采于翁山(今浙江),子孙后代便以翁为氏,世代沿袭。下传至宋朝翁乾度,生有六个儿子,人人都有出息,先后进士及第,他便让六个儿子一个人姓一个姓,除老三继续姓翁之外,其他五个儿子都改了姓,从老大到老六依次姓洪、江、翁、方、龚、汪,老大处厚易姓为洪,并繁衍至今。这六个姓的血缘关系,被姓氏学者称为“六桂联堂”。很显然,出自翁乾度长子之后的这一支洪姓,理所当然是黄帝后裔。【回答】
山东省汶上县、河南省偃师市《姬氏志》都介绍:“洪姓,系出安乐郡,姬姓,卫大夫弘演之后。到唐始避高宗子李弘之讳,改为洪姓。”此支洪姓显然也是黄帝后裔。【回答】
三、其他来源
1、出自共氏,为炎帝之后。2、古代共工氏部落后裔,由祁连山一带逐步往东迁徙至河南灵宝以至朝鲜、日本,有的姓共,后来又有的加一个三点水,姓了洪。譬如:汉武帝时,共工氏后裔共勋之子共普,为躲避朝廷内乱,去敦煌后改为洪姓,叫洪普,洪普被不少洪氏人信封为始祖。3、唐朝豫章宏姓,为避讳唐太子宏而改为洪姓。4、宋朝宋太祖的祖父叫赵弘,江西、江苏的弘姓人、刘姓人因避讳,改为洪姓。【回答】
洪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
1、源于轩辕氏,出自黄帝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2、源于姜姓,出自上古炎帝神农氏之后共工,属于以先祖官称名字为氏。 3、源于姬姓 (1)出自西周时期古洪洞国之子民,属于以国名为姓氏。 (2)出自春秋初期郑国君主郑武公次子共叔段,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3)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庆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4、源自古代共国之子民,属于以国名为氏。 5、源于官位,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齐官吏洪赞,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6、源于改姓,属于避讳改姓为氏。 7、源于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壮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洪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洪氏,世代相传。 扩展资料: 洪姓名人 1、洪觉范(1071~1128),字觉,自号寂音,江西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宋代诗人、散文家、僧史家、佛学家。有人认为洪觉范是宋代诗僧中的翘楚。 2、洪适(1117~1184),字温伯,晚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人。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 3、洪皓(1088~1155),鄱阳人,字光弼,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宋代词人。曾出使金国,被扣十五年,始终不屈,时人将其与苏武相比,人称“洪佛子”。 4、洪迈(1123~1202),字景卢,号容斋,饶州乐平人。南宋外交家、史学家。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副相)。卒谥“文敏”。 5、洪遵(1120—1174),字景严,号小隐,谥文安。宋代鄱阳(今属江西)人。与兄洪适、弟洪迈先后中博学鸿词科,有“三洪”之称。赐进士出身,擢为秘书省正字,官至资政殿学士。是著名的钱币学家,同时对医学也有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洪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