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镇在哪里
乌镇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 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乌镇原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解放后,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县,才统称乌镇。 全镇辖13个社区居委会和18个行政村。乌镇曾名乌墩和青墩,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是全国二十个黄金周预报景点及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乌镇是典型的江南地区汉族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地理位置: 乌镇位于东经120°54′,北纬30°64′。地处浙江省嘉兴市(地级市)桐乡市(县级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南浔区,北接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为二省(浙江,江苏)三市(嘉兴,湖州,苏州)交界之处。 乌镇隶属桐乡市地处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气候特点。 乌镇是一个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
乌镇在哪
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地处富饶的杭嘉湖平原中心。历史上曾是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桐乡、石门、秀水、乌程、归安、吴江、震泽)错壤之地。 陆上交通有县级公路姚震线贯穿镇区,经姚震公路可与省道盐湖公路、国道320公路、318公路、沪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相衔接。 乌镇距桐乡市区13公里,距周围嘉兴、湖州、吴江三市分别为27公里、45公里和60公里,距杭州、苏州均为80公里,距上海140公里。镇域面积79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 四季气候 乌镇地处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6.1℃。 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3.6℃;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8.1℃;年平均降水量1233.9毫米,全年有3个明显降水时段即4-5月(春雨),6-7月(梅雨),8-9月(秋雨),冬季会下雪。乌镇年平均日照1842.3小时。一年中春季为78天,夏季为90天,秋季为64天,冬季长达133天。
乌镇历史
乌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古镇,历史悠久,大约在7000年前,就有先民在乌镇繁衍生息了。乌镇原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解放后,乌、青两镇合并,统称乌镇。
乌镇历史
乌镇,别名乌墩、青墩,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占地面积约为79平方千米。
乌镇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著名景点有西栅、茅盾故居、木心美术馆、江浙分府、江南民俗馆、古戏台等。
乌镇是典型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乌镇历史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的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史称"乌戍"。 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 后梁,隶属不变,为吴越国地。 后晋天福五年(940年),乌镇为湖州路乌程县地,青镇为嘉兴路崇德县地。 镇地设都巡检。 明宣德五年,析崇德县的募化、千金、保宁、清风、永兴和梧桐六乡置桐乡县,青镇属之,隶嘉兴府;乌镇仍属乌程隶湖州府。 这一隶属关系至清未变。 明清时在乌镇特别设立浙直分署和江浙分署,以一小镇而行使相当于府衙的职能。 民国元年,乌、青两镇依旧分治。 1950年5月,乌、青两镇合并,称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 扩展资料: 乌镇的故事传说: 瘟元帅 定升桥南堍有个瘟元帅井,井旁建有瘟元帅亭,亭里供奉着瘟元帅像,亭上题“瘟都元帅”,左右对联“护乡民爱心齐日月,避瘟疫壮举感天庭”。 传说瘟元帅生前是个白面书生,为人热心,急公好义。 有一年江南大旱、河水干涸,人们汲井水饮用,水贵如油。 一日,那书生发现有恶鬼向井中投毒,于是第二天,这名秀才就守在这口井旁,不让老百姓取水,许多不明真相的老百姓责骂和殴打他,在万般无奈之下,这名秀才纵身入井。 当百姓把已经溺水身亡的秀才打捞上来时,发现他脸色铁青,齿裂眼突,十分可怖,是身中剧毒的症状,方知他是为了一方百姓的平安而献身的英雄,于是就追奉他为“瘟元帅”,为他塑像,希望他在天有灵驱赶瘟鬼,继续为地方造福。 瘟元帅的塑像神情凶恶,怒目圆睁,其实是为了镇住瘟鬼。 秀才跳井示警的那天是五月十五日,所以乌镇有一个风俗,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都要迎一次瘟元帅会。 迎会时,人们用轿子把瘟元帅像抬出来,在街上巡游一番,请他把街上游荡的瘟鬼捉进事先准备好的瓮里。 迎会队伍很壮观,前面鸣锣开道,硬牌护行; 后面两人抬一只空酒甏,甏里有个青面鬼头,头上系着一根绳子,绳子穿过抬杠上的滑轮,一边走一边扯动绳子,鬼头在甏口一隐一现,谓之收瘟甏收瘟鬼;随后又有两人抬一盛有木炭且窜着火苗的铁锅,据说火可慑鬼;瘟元帅的轿子就跟在后面; 最后是八个手持刀枪的护轿判官。 据说这样一来,盛夏时就不会发生瘟疫了。 这大概是人类出于瘟疫的恐惧,而古时的医学又未发达到足以祛除瘟疫,因此人们才想象出瘟元帅这样一个形象来,以抚慰恐惧、祈佑平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