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鸽院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养鸽子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戚继光的爱国故事
戚继光的爱国故事
提示:

戚继光的爱国故事

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出身将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都司佥事,次年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进掠龙山所,戚继光等即率10倍于敌的明军前往阻击。

倭寇分3路冲杀,1万多明军竟不堪一击,阵渐大乱,纷纷溃退。戚继光看到形势危急,纵身跳上一块高石,连发3箭,3个倭寇头目应声而倒,倭寇群龙无首,仓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乱频繁,百姓深受其害。数千名倭寇包围桃渚千户所,戚继光从宁波率兵连夜驰援台州,解桃渚之围,歼入侵海门倭寇。

接着,亲去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农民和矿工3000余人,以岳家军为榜样进行编练,终成闻名天下的戚家军。戚继光针对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了长短兵器配合,因敌因地变换队形、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使用飞刀、飞枪、飞箭的火箭等,屡次打败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驻守台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墙,训练守军。四十年(1561年),数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陆。戚继光率军出击,在宁海健跳(今属三门),临海花街、上峰岭、白水洋和太平(今温岭)新河、长沙等地,连续9次挫败倭寇的进犯,救出数千名被掳难民。

史称台州大捷,亦称台州九战九捷。次年夏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并乘胜破牛田、兴化的倭寇,连克60余营。四十二年(1565年)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后戚继光在蓟州镇守16年,边备修饬,外敌不敢轻易进犯。因受排挤,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广东戍守。后遭诬陷,夺职回乡。戚继光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他的优秀军事理论着作《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视。

戚继光的故事 戚继光的故事之戚继光斩子
提示:

戚继光的故事 戚继光的故事之戚继光斩子

1、戚继光斩子的故事一直在闽、浙一带广为流传。

2、据《仙游县志》载,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海门一带抗倭。一次,约三千名倭寇在海门沿海上岸,准备去临海、仙居一带抢劫。戚继光命令戚印领兵在双港与城西交界的花冠岩一带埋伏,自己出兵佯败,把倭寇引到上界岭,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后,再两军夹击,一举全歼。结果戚印年轻气盛,交战心切,没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就下令擂鼓冲锋,结果让一部分倭寇逃脱了。

3、戚继光回营升帐,因戚印没按照军令行事,下令推出去斩首。陈大成等将领跪在地上要求从宽处罚,留他一条性命将功赎罪。戚继光不答应,说:我是一军主帅,如果我的儿子犯了军令可以不杀,以后还怎么带兵?军中的命令还有谁去执行?于是,就在白水洋上街水井口这个地方,戚继光将戚印斩杀。

4、后来当地的百姓怀念戚公子,便在常风岭上为他建造了一座太尉殿,据说这座大殿的残迹至今犹存。

5、“戚继光斩子”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该故事被广为流传,民间艺术家们还将此事改编成闽剧、秦腔等戏曲广为传唱。

戚继光的故事(300字左右)
提示:

戚继光的故事(300字左右)

岑港之战
嘉靖三十六年(1557),浙江巡抚胡宗宪诱捕了海盗汪直 ,其党羽三千余人盘据岑港,声称要为汪直报仇。岑港在舟山岛的西面,地形非常复杂,倭寇只留一条小路以便出入,将其余通路一概堵死。嘉靖三十七年(1558)春,各路官兵进攻岑港,戚继光由左路进攻。倭寇居高临下,明军仰攻很不方便,双方死伤都很惨重。岑港久攻不下,明政府认为将官作战不力,撤去俞大猷、戚继光等人的职务,限令一个月内攻克岑港。随着期限的临近,戚继光等亲率士卒,奋勇冲锋,倭寇抵挡不住,在一个深夜乘船退出岑港,转移到舟山北面海中的梅山,此后扬帆南下,转寇福建。
龙山所之战
龙山所在定海县(今浙江舟山县)境内,北面濒临大海,是倭船往来必经之道。嘉靖三十五年(1556)九月,倭寇八百多人打到龙山所,戚继光这时新任参将不久,听到消息立刻率军前往。倭寇分成三路猛冲过来,明军纷纷溃退,戚继光见形势危急,连忙跳到一块高石上,一连三箭将三个倭酋射倒,倭寇这才退去。十月,倭寇又在龙山所登陆,戚继光与俞大猷 等率军抗击,三战三捷,倭寇乘夜撤退。明军跟踪追击,至雁门岭遇伏,纷纷逃走,倭寇得以乘船出海。两次龙山所之战,戚继光初露锋芒,同时认识到明军缺乏训练,临阵畏缩,有必要寻求解决办法。
组建戚家军
龙山所之战,戚继光认识到明军「兵无专统,谋不佥同」,有必要训练一支强而有力的军队。战后不久,戚继光便连续两次上书,向上司提出练兵建议,但由于种种原因,建议未能及早实现。嘉靖三十八年(1559)九月,戚继光第三次提出建议,决定到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工,得到上司同意。到义乌后,戚继光进行了严格的挑选,凡属浮滑的小市民,打过败仗的,沾染官府习气的,一概不要。最后选定三千人,编立队伍,填造花名册,按照年龄、身材分发武器,进行严格的训练。从此,这支军队转战各地,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人称「戚家军」。
台州大捷
嘉靖四十年(1561)四、五月间,倭寇大举进犯浙江,船只达数百艘,人数达一两万,骚扰地区达几十处,声势震动远近。其中大股倭寇窜犯宁海、桃渚、新河等地,戚继光确立「大创尽歼」的原则,在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地大败倭寇,先后十三战十三捷,共擒斩倭寇一千四百多人,焚、溺死四千多人,使侵犯台州的倭寇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与此同时,其它将领也在宁波、温州一带和倭寇交战十多次,取得重大胜利,浙江倭患基本平息。由于台州大捷,戚继光被提升为都指挥使,「戚家军」也闻名天下。
编辑本段
福建抗倭

福建的倭患也很严重。嘉靖三十九年(1560)后,倭寇由于在浙江受到沉重的打击,在福建的活动更加猖獗,一支筑巢于宁德城外海中的横屿,另一支筑巢于福清的牛田,形势非常危急。嘉靖四十一年(1562),戚继光受命入闽剿倭,先后荡平横屿、牛田、林墩三大倭巢,随后回浙江补充兵员。戚继光刚离开后,倭寇就相互庆贺说:「戚老虎去,我们还怕什么!」活动又猖獗起来,攻占兴化府城,随后又据平海卫为巢。四十二年(1563),戚继光抵达福建,于平海卫大败倭寇。随后率军解仙游之围,灭山贼吴平于南澳,基本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横屿之战
横屿是宁德县东北的一个小岛,离岸约有十里,和大陆之间隔着浅滩。涨潮时,海水将岛屿与大陆分开;潮退后,又尽是泥淖。倭寇在岛上结下大营,修筑防御工事,侵占已达三年之久。戚继光为了渡过浅滩,命令士兵铺上干草,随着鼓声向前爬行。到达横屿岸边时,倭寇早已布成阵势,士兵们奋勇冲杀,放火焚烧倭巢,倭寇四处逃窜,明军乘胜追击,斩首三百四十八人,生擒二十九人。残余倭寇向海上逃命,被淹死六百多人。战斗从开始到结束,不过三个时辰。随后,戚继光进军牛田、林墩,铲除了福建的三大倭巢。
平海卫之战
铲平福建三大倭寇后,戚继光回浙江补充兵员,倭寇又猖獗起来。嘉靖四十一年(1562)冬,倭寇六千人攻陷兴化府城,烧杀抢劫,无恶不作。次年二月,倭寇退出府城,据莆田东南的平海卫为巢。四月,戚继光率领一万多人到达福建。五月,福建巡抚谭纶命戚家军为中路,刘显为左翼,俞大猷为右翼,向平海卫发动总攻势。倭寇仓皇应战,戚家军用火器猛烈射击,倭寇战马受惊,乱跑乱窜,左右两翼乘势并进,倭寇大败,逃回许家大巢。明军进围敌巢,四面放火,倭寇或被烧死,或被杀死,逃窜者也多坠崖、蹈海而死,共被斩首二千二百一十人。
解仙游之围
平海卫之战不久,又有大批倭寇陆续登陆。嘉靖四十二年(1563)十一月,倭寇约两万人围攻仙游,城内居民昼夜死守,双方伤亡都很严重。谭纶和戚继光统兵来救,驻扎于仙游城外二十里处,这时戚继光的部下只有六千人,敌我力量相差悬殊,不宜立即决战。次年一月,换防的军队到达,戚继光进行周密布署后,分道向仙游进军。当时倭寇结为四巢,分别盘据于东、南、西、北四门,中路军直冲倭寇南巢,其它各路配合作战,倭寇丢盔弃甲,全线崩溃,仙游之围得以解除。戚继光这次以寡敌众,大获全胜,体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灭山贼吴平
吴平是福建漳州诏安县梅岭人,他与倭寇勾结,招纳海盗、流氓一万多人,盘踞在梅岭一带。嘉靖四十四年(1565)春,戚继光攻占梅岭,吴平率部南逃,占据闽广交界的南澳岛,戚继光跟踪追击,将南澳岛封锁起来。十月,戚继光率军在龙眼沙登陆,命人散布劝降檄文,吴平党羽军心动摇,戚家军乘势进攻,大获全胜。吴平伤魂落魄,率领部下遁入森林。月底,戚继光与俞大猷合力进讨,吴平惨遭失败,仅率八百余人乘船逃脱。四十五年(1566),戚继光和俞大猷进剿吴平残部,吴平投海自杀,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

戚继光的故事简介400字
提示:

戚继光的故事简介400字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进犯乐清、瑞安、临海等地,戚继光率军前往救援,但因为道路隔绝而没有来得及,朝廷也因此不治戚继光的罪。而后,汪直余党作乱于岑港,戚继光与俞大猷两军会合,前往围攻。 但很长时间都没有攻下来,于是朝廷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全部罢免,让其带罪杀敌。驻守在岑港的倭寇抵御不住戚继光与俞大猷的进攻,于是打算逃走.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造好了大船,准备驾船夜遁,俞大猷和戚继光趁机发动进攻,击沉倭寇大船,余党向闽南逃窜。 从岑港逃走的倭寇又在台州烧杀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人弹劾戚继光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有通倭的嫌疑。正要准备治罪,戚继光却因平定汪直的功劳而复官,让戚继光守卫守台、金、严三郡。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卫所的将士作战能力一般。 而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于是戚继光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继光的指导训练下,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后称“戚家军”。戚继光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制定阵法,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器、兵械、战舰等装备,戚家军因此名闻天下。 扩展资料 戚继光主要军事成就 1、练兵排阵 军事上,戚继光撰写了两部重要兵书,即《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部书是他练兵打仗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训练军队的教本,在军事学上有很高的地位,被收录《四库全书》,占军事著作的十分之一。 戚继光初到山东备战倭寇时,发现明军格骄兵惰、纪律松弛、兵不习战,跟熟练使用倭刀、重箭的倭寇相比,战斗力实在太弱。于是戚继光到金华、义乌等地招募了3000农民,并亲自训练他们,这便是早期的”戚家军“。 2、修筑长城 戚继光在修建长城过程中,依据“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建筑思想,山势低矮处,加高城墙;山势高峻处,修建敌楼,个别地方加修了障墙、支墙、挡马墙,全部为砖石结构或砖石木结构,使这段长城设施完备、构筑牢固、布局严谨、可攻可守。 经专家鉴定,金山岭长城是我国万里长城的精华之所在。障墙、文字砖、挡马墙,被誉为金山岭长城的“三绝”。

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事200字左右
提示:

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事200字左右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事 为戚家发扬光大
提示:

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事 为戚家发扬光大

戚继光的故事 戚继光的故事有很多,这里简要的说几个。戚继光是名将的后代,他的名字就是父亲对他的厚望,希望能够继承先祖的遗志,保护大明江山,将戚家发扬光大。受家族影响,从小就学习武艺和兵法,父亲还亲自教他读书写字,他的文武兼修为后来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戚继光图片 戚继光十七岁时,继承父亲的职位,当了登州卫指挥佥事,登州就在今天的山东。二十二岁的时候考中武举,到京城会试,到京城正好遇到蒙古兵来进攻,他临时被安排去守卫京城九门,还向皇帝上书守城的方略,他的军事才能初步展现。二十六岁是被任命为都指挥佥事,管理的范围扩大,主要职责是抗击山东的倭寇,从此以后,戚继光和倭寇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战斗,从山东到浙江再到福建,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中国沿海地区。他抗击倭寇的过程中,训练了专门的军队对抗倭寇,人称戚家军,还创立了鸳鸯阵对付倭寇,十几年的时间几乎将沿海的倭寇荡平干净,他被称为抗倭英雄。 抗倭结束,戚继光的故事还没结束,他被派去驻守明朝的北边,他到蓟州后,先做好防御工事,加厚城墙,然后再积极训练军队,严肃军纪、增强军队实力,创立车阵,保卫了明朝北边的安全和稳定。 从抗击倭寇到镇守蓟州,戚继光工作都很出色。公元1583年,他受党派之争被调往关东,两年后被罢免官职,公元1588年因病去世。 戚继光战绩 戚继光是明朝时期的抗倭名将,也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著名的民族英雄。纵观他的一生,戚继光战绩颇丰。以戚继光的战绩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有很多,多数为民间艺术作品。戚继光从小就表现突出,并怀有伟大志向。年少的他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而这些萌动、出现雏形的志向,正是戚继光竖下战绩的开端。 戚继光雕像 因为从小就饱读诗书的戚继光也阅读了大量有关军事的书籍,所以他在军事方面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这也为他今后建立种种战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读过关于戚继光的战绩方面的资料后,不难发现,戚继光的戎马生涯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前十年,戚继光是在东南地区抗击倭寇,后十年,他是在西北地区平定蒙古。草原和海洋都曾经见证过他英勇的身姿,和顽强不屈的强大内心。 说到戚继光的战绩,人们很自然的就会联想到他抗击倭寇的故事。诚然,南平倭寇在戚继光的生涯里是战绩颇丰的一段时光。岑港之战中,他和俞大猷联合军队击沉了倭寇大船;台州之战中,他率军将倭寇全歼于仙居;福建之战中,他大破横屿倭寇,清缴倭寇据点六十多处;兴化之战中他围攻平海卫,一举歼灭倭寇两千余人。 走南闯北的戚继光没有一刻闲息的时间,南平倭寇后,他又被派去北御蒙古。他引兵击退侵略青山口的北蛮子,也曾击退董狐狸于桃林,更是活捉了董长秃,从此董狐狸不敢再举兵侵犯蓟门。 戚继光战绩就像一部精彩的小说,引人不由得一读再读。 戚继光纪念馆 戚继光出生于山东蓬莱,他将其一生都献给了国家的和平事业中去。“南平倭寇,北御蒙古”的戚继光,先在海上度过了数十年,接下来又在马背上奔波了数十年。所以,戚继光不仅是抗倭的大功臣,更是抵御北蒙入侵的人民英雄。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保家卫国的不朽贡献,和戎马一生的人生写照,特意建造了戚继光纪念馆。 戚继光纪念馆图片 戚继光纪念馆,位于山东省蓬莱水城小海东侧的水师府内,对外开放,供游客观赏。纪念馆占地约有3220平方米,共设有六个展厅。戚继光纪念馆将壁画、泥塑、浮雕等艺术表现手法糅合在一起,为游客提供一个立体而直观的视角,通过生动想象的场景,再现了戚继光当年戎马峥嵘的生活。无论是山东海防战倭寇,还是蓟州边疆戍守,都能使人领略到戚继光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 同时,戚继光纪念馆的建筑风格也值得欣赏品味一番。中轴对称的仿古设计,红漆宽匾的建筑,很有古色古香的韵味。纪念馆的东西两侧分别建有四柱斗拱飞檐碑亭,房檐像小鸟展翅欲飞的碑亭里,分别设有“忠”、“孝”两个字碑。每块碑都高三米,宽一米,碑后刻篆的小字像是在一字一句讲述着戚继光的生平故事。 同时,在浙江省义乌市的赤岸镇桥亭村也建有一处戚继光纪念馆。在南北山合抱下的戚继光纪念馆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凯旋楼”。它是一座两层的飞檐城楼,城楼两侧延伸,蜿蜒如长城,也是个观光的好去处。 戚继光修长城 在中国历史上最不缺乏长城的故事,长城作为中国标志性的建筑经历几千年的风雨而屹立不倒是有它的原因的。比如最有名的孟姜女,在那么悲情凄惨的故事下戚继光修整长城的事仿佛就没有那么多看点了,不过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当我们现在站在八达岭长城享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可不要忘记了这位伟人。 戚继光雕像 在戚继光还未上任前这雄伟的万里长城由于风雨的侵蚀和人为的原因就已经是残破不堪了。隆庆二年,戚继光一上任就向朝廷建议重修长城。修整长城是戚继光抗倭之后第二件为祖国所做的贡献,在今天看来他的劳动成果不亚于现在任何一个建筑家。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敌楼也是经戚继光的手修整的,敌楼的作用是用来防御和打击敌人。修整后的长城更加宏伟壮观,经专家鉴定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历史的精华所在,其布局和建造材料都非常利于躲避敌人及进攻。不过放在今天,八达岭长城成为了一处风景区,后人把它当做旅游胜地。这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戚继光给我们留下的一份珍贵遗产。 如今的八达岭长城经过几千年的风雨依旧威武雄壮,这是先人留给我们最好的礼物。站在长城上,仿佛依稀能看到戚继光是如何不分日夜的操劳,这片宏伟绵长的古建筑物倾注了太多戚继光将军的心血。作为后人的我们,站在长城在观赏祖国这片大好河山的同时更要心怀感恩。 对戚继光的评价 戚继光是明朝功不可没的将军,他为中国所做的贡献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们提起这个英雄,对戚继光的评价首先是赞颂他的军事思想,他所建造的兵器手刃敌人绰绰有余。 戚继光雕像 但这样一个爱国将领到底是怎样炼成的呢?对戚继光的评价到底是如何来的呢?这跟他的家庭是分不开的,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喜爱军事,立志要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将军。成年后他便继承了父亲的职务,开始了他腥风血雨的一生。一个人到底要有多么坚定的内心,才能将一个梦想坚持数十年。戚继光做到了,并且他的成就大大超过他的父亲。他一生为国,有胆识有才能,可以说是当时明朝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倭寇是日本的残兵败将,他们在中国境内打家劫舍,无恶不作。也正是有了戚继光才能使百姓免于倭寇的侵扰。歼灭日寇,使戚继光一夜之间成为了民族英雄,但是这样的称号他受之无愧。百姓们爱戴他,他是我们人民的英雄。如果放在今天,他便是一个打鬼子的大英雄。应该被给予至高无上的荣誉,但是当时的戚继光是非常低调的。伐寇之后他又转去修整了长城,并且亲力亲为。 这样一个统领将军跟士兵们同吃同睡,一同劳作,不分待遇。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精神,但是戚继光却习以为常,他不把自己看成一个领袖人物,在他思想里他也只是一个与祖国荣辱是一体的普通人而已,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才成就了这个英雄不平凡的一生,这样的英雄我们当然要给予极高的评价。 戚继光的品质 戚继光是中华民族长河中不会暗淡的星辰,文武双全的戚继光出生在倭寇动乱的明朝,当时中央朝廷重文轻武的现象十分明显,在国家动荡之际,戚继光断然选择弃文从武,在好友的劝阻下,戚继光选择参军入伍,这一步也决定了戚继光一生注定与风餐露宿的军旅生活有关,同时也失去了世俗人渴望的荣华富贵;在荣华富贵面前选择马革裹尸,深知民族大义也是戚继光的品质之一。 戚继光雕像 忠贞不二、为民族誓死而战也是戚继光的品质之一,与很多民族英雄一样,戚继光在军事方面有着不同寻常的天赋,在他的带领下,横行的倭寇屡遭打击,多场战斗中利用自己的排兵布阵击败占有绝对优势的倭寇,戚继光的名字响彻在神州大地;对于戚家军的应用善战,倭寇也是无策,最终想出了诏安计策,给予戚继光用不完的荣华富贵,但是以民族存亡为己任的戚继光断然放弃倭寇开出的一切条件,誓死保卫华夏大地的每一寸领土。 创新、大胆、敢于实践的不屈不挠也是戚继光的品质之一,戚继光的队伍中都是一些没有军事素养的农民,国难当头,戚继光大胆编制农民队伍,戚家军在戚继光的 *** 下,在战场上十分应用,在与倭寇长达十几年的对峙中,戚继光屡次告诫,未尝一败;除此之外,戚继光针对倭寇的武器和排兵布阵改良武器,生产可以克制对手的新武器,阵法也是有着很大的突破。

历史英雄戚继光的英雄事迹
提示:

历史英雄戚继光的英雄事迹

戚继光英雄事迹 戚继光,山东蓬莱人。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兵器专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器,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装备明显优于敌人。 他年轻的时候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来又在北方修建长城,抗击蒙古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业余时间,他还喜欢写作,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 横戈马上行的岁月 嘉靖四十年四月,倭寇一两万人乘坐数百艘船大举入侵浙江。二十二日晨,戚继光率领主力部队赶赴宁海。倭寇得到这个消息,就另分三路进犯空虚的台州,一路500多人入侵桃渚,一路2000人泊于健跳圻头,还有一路500多人进犯新河。戚继光分析之后,认为桃渚、健跳之敌威胁尚不紧迫,而新河之敌危害很大,应该迅速消灭之。 二十四日,倭寇在新河附近到处抢掠当时新河精壮的士兵都出征了,城里都是老弱妇孺,人心惶惶。戚继光夫人正好也住在新河,她是一个果敢坚毅的女人,命令打开兵器库。守库兵很为难,说:“没有将军的命令,谁敢擅自打开库房啊?”戚夫人说:“现在情况紧急,我来担当这个责任。” 于是拿出了兵甲武器和火药,并发动妇女,让她们与守城士兵一样穿上军服,排列在城墙上,密布旌旗,放铳呐喊。倭寇远远望去,以为城内已有准备,就没敢进逼攻城。戚夫人的随机应变,帮助明军赢得了宝贵的救援时间。 戚继光令楼楠、胡守仁等部将驰援新河。二十六日早上,援兵与倭寇在新河城下遭遇。倭寇抵挡不住,慌忙退到一座大院中。经过几番战斗,倭寇大败,向温州逃跑。戚家军追上,又在温岭大败倭寇。 这时,团前的倭寇已经因为戚继光主力的到来而逃遁。而桃渚之敌已经进犯到精进寺。戚继光分析,这股倭寇的目的是想乘机进犯台州府城,于是在二十七日拂晓率兵回援台州。戚家军二十二日去宁海时,士兵只带了三天的干粮,这时已经断粮了。 全军空腹急行军70里,于中午赶到台州府城。倭寇果然也是从奸细那里得知府城空虚,城墙颓坏。 所以偃旗息鼓一路疾奔,已经进至距府城只有2里的花街了,真是千钧一发。戚家军士兵们又累又饿,颇有怨言,但是戚继光还是决定立即进攻敌人,他鼓励士兵们,先打败敌人,然后再吃饭! 两军对垒,戚家军先以火器射击然后大部队奋勇冲锋。勇士朱珏一马当先,杀死了一个倭寇大头目,然后又连斩七名倭寇,使得军心大振。两军展开激战。戚继光辛苦训练出来的义乌兵果然厉害,鸳鸯阵更是神奇,很快就把倭寇击败,并马上猛追。 倭寇左翼被戚家军压迫,全部被挤到江中,淹死一大片。右翼逃跑了十里被戚家军追上,全部歼灭。 战斗迅速结束,此时戚家军的午饭刚刚做好。戚家军此战大获全胜,解救被掳民众5000余人,自己只阵亡3人。花街之战充分体现了戚家军超强的军事素质,他们饿着肚子长途奔袭迅速击破并全歼敌军。戚继光高超的判断、指挥才能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此时泊于健跳海面的2000名倭寇也已登陆,于五月初一进到台州府城东北的大田镇。而此时戚继光的部队分驻在新河、隘顽等地,在身边的只有1500余人,兵力上处于劣势。但是戚继光激励士卒,与倭寇对峙。 倭寇见戚家军有了准备,就撤退到大田中渡,又撤退到大石打算偷袭仙居,窥视处州。戚继光判断,敌人要去仙居,必经过上峰岭,出白水洋。于是先率部到上峰岭埋伏。他命令士兵每人砍一枝松树掩蔽身体,远远看去,就像丛林一样。 五月初四,倭寇果然冒雨沿着上峰岭下谷地中的山路去仙居,单列行军,前后绵延20里。倭寇的前锋和后卫都是最强的精兵,而中间部分则比较弱。戚继光等倭寇走过一半,才下令进攻。戚家军抛开松枝伪装,奋勇冲下山去。倭寇人数虽然比戚家军多,但是分散在20里的范围内,远不如戚家军集中。 其精锐从头尾断断续续赶来,打成了添油战术,所以反被戚家军打败。 戚继光还在北山下立起白旗宣言说:“被迫胁从倭寇的良民,快到此旗下来投降,可免一死。”于是有几百人都跑到旗下来投降。倭寇抵挡不住,就抢登上界岭,据险顽抗。上界岭峻削如柱,顶部虽然宽阔,却只有一条小路可以上去。必须鱼贯攀援,才能上到顶部,否则就会掉下山涧摔死。 但是英勇的戚家军将士用盾牌和长矛配合,向上猛攻,居然攻上了山头。当戚家军大部队蜂拥而上,摆开了鸳鸯阵后,倭寇就更加没有机会了,被杀的、从悬崖跌落的不计其数。剩下的残寇拼死攀岩下山,跑到白水洋,躲进朱家大院。戚家军用鸟铳进攻,拆毁院墙,用狼筅将屋顶顽抗的倭寇扫落。 倭寇无路可走,有的下跪求饶,有的自杀,有的投火自焚。上峰岭、上界岭、白水洋,戚家军一连三战全胜,全歼敌人,解救被掳男女1000余人,自己只阵亡3人。 十五日,戚家军又取得藤岭战斗的胜利。十七日,自宁海团前逃跑的倭寇2000人在温岭东南的长沙登陆。戚继光周密部署,水陆配合,于二十日对这股倭寇发动了突袭。 倭寇猝不及防,败退夺船逃跑,但船只又被戚家军奇兵焚毁,泅水逃命的,又遇上飓风,全被淹死;而局促于海滩的则全被歼灭。事先分兵出去抢掠的300名倭寇趁夜驾船出逃,也被戚家军水师消灭。就这样,戚家军在一个月的战斗中,彻底歼灭了侵犯台州的倭寇。而自己每战只损失数人,几乎是零伤亡。 从此以后,倭寇再也不敢进犯台州,浙江的倭患彻底平息了。这在冷兵器时代简直是一个奇迹。

戚继光的英雄的事迹是什么?
提示:

戚继光的英雄的事迹是什么?

戚继光的英雄的事迹是: 嘉靖四十一年,倭寇进犯福建,并联合福宁、连江等地的倭寇,先后攻陷寿宁、政和、宁德等地,从广东南澳方面侵略的倭寇联合福清、长乐的倭寇攻陷玄钟所,并进犯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 倭寇声势浩大,当地官军不敢进攻,于是胡宗宪传令让戚继光带兵剿贼。戚继光领命后引兵先进攻横屿,横屿四面水路险隘不易通行,戚继光命将士们每人手持一束稻草,填壕而进,大破横屿倭寇,斩首两千二百余级。 而后,戚继光乘胜追击,杀至福清,捣毁牛田,端了倭寇巢穴。倭寇余党慌忙逃往兴化,戚继光也不停歇,一路狂追,又捣毁倭寇据点六十余营,斩首无数。 戚继光平定福建倭患后班师回浙江,行至福清,遇见少量倭寇从东营澳登入,戚继光率兵急攻,斩首两百人。经过几番战斗,闽广一带的倭寇几乎被戚继光杀光。 扩展资料: 戚氏军刀是戚继光专门针对倭寇使用的倭刀所改良制造的武器。明朝军队所用的刀在与倭寇交战时,经常被倭寇的倭刀砍断。戚继光吸收倭刀的长处,对中国军刀进行改良。 带有明显的日本风格,刀刃弧度加大,刀刃宽度的缩小,刀尖带有一个小小的弧度,刀刃中间起一条镐线,刀背也有一条栋线,刀尖保留和刀身基本相同的厚度,刀背有采用削栋。 减轻刀刃整体重量但是不减少刀刃的强度。戚继光在《练兵实纪杂集·军器解》著作里有记载此刀的锻造方法。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收藏有一把登州戚氏军刀,刀上部刻有“万历十年,登州戚氏”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