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竹里馆》,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此诗曾被选入语文教科书。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二、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__幽篁遐思
我在武侯祠见过那种高大的竹子,很喜欢遮天蔽日的翠竹在微风徐来,随风摇曳的感觉。有几个月这种生活经历就好了:临水而居,周围摇曳的翠竹遮天,身着一袭白裙,散发,跣足,品茶,听琴,读书,赋诗。再有两三个谈得来的朋友……唉,神仙过的日子。
和 张焕英 幽篁遐思 且借清商
藏志隐心归山林,披发跣足杖柱行。
颂菊吟竹赞流瀑,品茗听琴论古今。
林间青石敲棋枰,溪畔嵁屿听松风。
踏雪寻梅携挚友,对月举酒酹高朋。
武侯祠感思 闻剑
抚琴抒志比管仲,羽扇纶巾定乾坤。
茅芦三顾识皇叔,天下自此巧三分。
舌战群儒借东风,赤壁矶石留清名。
巧取西川定蜀地,白帝受托扶幼林。
祁山六出天难逢,五丈原上将星殒。
成都城外柏森森,历史长月照孤冢。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
高竹溪流日复日,松涛兰香颂古今。
幽篁遐思 张焕英
青山隐隐江水清,翠竹摇曳遮草蓬。
白裾散发跣足立,临水听琴品好音。
素几茶闲烟尚绿,轩窗棋罢指敲声。
静坐共读清宵半,相知一笑一双人。
老篁 且借清商
石伴葳蕤一老篁,劲杆挺立傲风霜。
心虚有节不弯腰,随风歌舞颂夕阳。
且借清商
秋山凝重着庄严
清风轻托起云岚
静谧圣洁神域仙境
仿佛在等待降临的天仙!
且借清商
清晰叠翠的树影
掩不住明静碧透的湖色
匆匆疾驰的游人瞠目这
窗外流淌着的一支赞歌
图配诗 且借清商
秋山竦峙披彩衣,秋水澹泊涌涟漪。
秋风呼啸蒹葭老,秋鹜渺茫无踪迹。
且借清商
浅啜桂酒心绪昂,轻抚菊花袖留香。
举目斑斓秋山美,抬头碧空数雁行。
且借清商
陌上老草敷薄霜,枝头新果映清阳。
寒潭凛冽泛秋水,热岚飘渺拢林莽。
花园
年年秋雨赋秋凉,片片落叶归它乡。
人人追忆流年事,悠悠苦乐务珍藏。
闻剑
秋山无云复无风,阶上望月升乱松。
寒屋昏灯小炕静,叶间坠露声重重。
且借清商
秋雨连绵湿衣衫,平添忧伤生怅然。
落叶无奈随风舞,异客有楚徒心酸。
《秋染胡杨林》且借清商
大漠旭日生辉煌,秋风彩笔染胡杨。
寒水漪涟漾玉碧,霜叶熠灿泛金黄。
且借清商
云横野岭路跌宕,风扫荒坡景凄凉。
铁马驰骋千山过,旅人倦怠一梦长。
俗语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谢谢且借清商朋友提供的图片,你行万里路,让我们的灵魂跟着你在路上。
竹里馆古诗的意思翻译
《竹里馆》这首古诗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竹里馆原文及翻译注释
竹里馆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 原文 竹里馆 【作者】王维 【朝代】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翻译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注释 (1)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2)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3)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4)深林:指“幽篁”。 (5)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6)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竹里馆赏析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起句写诗人活动的环境非常幽静。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幽篁”指幽深的竹林。《楚辞·九歌·山鬼》说:“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 “竹里馆”顾名思义是一座建在竹林深处的房子,王维独自坐在里面。他的朋友裴迪的同题诗写道:“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仅诗的第一句就塑造了一个悠然独处者的形象。 次句承上写诗人悠然独处,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知道王维是著名的音乐家,所以考取进士后,当上了太乐丞。但是他独自坐在竹里馆中弹琴显然不是供人欣赏的,而是抒发自己的怀抱。 “长啸”指拖长声音大声吟唱诗歌,如苏轼《和林子中待制》:“早晚渊明赋归去,浩歌长啸老斜川。”可见弹琴还不足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接着又吟唱了起来。他吟唱的诗也许就是这首《竹里馆》。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 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 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像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三、四两句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人能理解。“深林人不知”本来就是诗中应有之意,如果对人知与不知毫不在意。 那他就不会写出这句诗,既然写了这句诗,就表明他还是希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遗憾的是陪伴他的只是天空中的一轮明月。起句写“人不知”,结句写“月相照”,也可谓相互呼应了。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 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 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 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 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 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 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 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 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独坐幽篁里的幽篁是什么意思?
幽篁:幽深的竹林。 独坐幽篁里: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出自:《竹里馆》王维〔唐代〕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翻译: 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扩展资料这首诗是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 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独坐幽篁里全诗的意思
全诗意思: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竹里馆》。
作品原文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赏析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此诗曾被选入语文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