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丘吉尔的简介
丘吉尔是 历史 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曾两次担任英国首相,并领导英国人民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 政治 领袖之一。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丘吉尔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丘吉尔的简介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 历史学 家、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1940—1945年、1951—1955年期间曾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1929年至1965年临终,连续36年担任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校长。他的《不需要的战争》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6卷、《 英语 民族史》4卷等。是历史上掌握 英语单词 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2002年,在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中丘吉尔被选为最伟大的英国人。丘吉尔 血液 样本于3月12日举行拍卖,估价超一千英镑。
丘吉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出生于1874年11月30日的温斯顿·丘吉尔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曾体验无限的风光与荣耀。他在政治、 绘画 、演说等多个方面都表现出色。对于温斯顿·丘吉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有人称他是一个全才。
他在 教育 领域、文学方面有着很多功绩,他的作品《不需要的战争》在195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曾两次担任英国首相,领导英国人民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有人说没有他,就没有英国二战的胜利。他从没有接受过教育,却有一身的才华,这完全是他 自学 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温斯顿·丘吉尔是一个有决心、有毅力的人。他曾说过:A pessimist sees the difficulty in every opportunity; an optimist sees the opportunity in every difficulty,这句话的意思是:悲观的人在机会里看到困难,乐观的人却在困难里看到机会。这句话被许多人当做名言在践行,而他自己也是乐观主义者。
他一生中经历过多次议员选举,他在演讲时,挥洒自如,给人以心灵的安慰。他还拥有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指挥有方,多次带领军队取得胜利,成为英国人民心中的英雄、榜样。对于温斯顿·丘吉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人们对温斯顿·丘吉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一直都是褒义的。温斯顿·丘吉尔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丘吉尔一生的成就
著作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六卷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伦道夫·丘吉尔勋爵传》、《英语民族史》等多部小说和回忆录。他一生中写出了26部共45卷(本)专著,几乎每部著作出版后都在英国和世界上引起轰动,获得如潮好评,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发行,《星期日泰晤士报》曾断言20世纪很少有人比丘吉尔拿的稿费还多。
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1953年因《二战回忆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一生中多次经历的议员竞选中,在议会的 辩论 中,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时刻,发表了许多富于技巧而且打动人心的演讲,给人们 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来生最愿意做的事也是想跟某人对话:他的来生是想与王尔德对话。丘吉尔之所以青睐奥斯卡·王尔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王尔德的机智与辩才。
瑞典文学院在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说:“丘吉尔成熟的演说,目的敏捷准确,内容壮观动人。犹如一股铸造历史环节的力。丘吉尔在自由和人性 尊重的关键时刻的滔滔不绝的演说,却另有一番动人心魄的魔力。也许他自己正是以这伟大的演说,建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S·席瓦兹院士在颁奖词中还说,“丘吉尔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成就如此之大,此前从未有过一位领袖人物能两样兼备而且如此杰出。”
的确,为丘吉尔树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的不仅是他的作品和演讲,而且是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反法西斯斗士的光辉业绩。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当选为议员,曾多次在内阁中担任要职。他经历了许多次政治上的升沉起伏,每次都以不屈不挠的努力,从不畏惧的斗志战 胜艰难险阻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最终登上了光辉的顶峰,在英国处于历史危机的严峻关头, 成为众望所归的政治领袖。
连他政治上的对手也说:“丘吉尔是大家一致认为永远不能成为首相的人,可是他同样也是在这危急关头获得大家一致欢迎,认为是唯一可能出任领袖的人。”;“人们不能不喜欢他,他的才能与朝气是无与伦比的。”
在通向胜利的漫长岁月里,丘吉尔在其演讲中多次发出战斗到底的誓言,表达了英国人民的心声。他说:“我们将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让步,全国人民已立誓要负起这一任务:在欧洲扫清纳粹的毒害,把世界从新的黑暗时代中拯救出来。我们想夺取的是希特勒和希特勒主义的生命和灵魂。仅此而已,别无其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丘吉尔在世人心目中已成为英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的集中象征。丘吉尔的著名演讲《热血、辛劳、眼泪、汗水》。
丘吉尔的生平事迹
分类: 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
我需要关于他的一切,越多越好,谢谢!~
解析:
英国首相,政治家,战略家,著作家。出身贵族。1895年桑德赫斯特皇家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在骑兵部队任职。其间,以记者身分随西班牙军队报道古巴独立战争。1896~1898年随英军参加镇压印度西北部居民起义和苏丹马赫迪起义。1899年辞去军职,作为《晨邮报》随军记者参加英布战争,曾被布尔人俘获,后越狱逃脱。回国后投身政界,当选为保守党议员。1904年转向自由党。1906~1911年先后任殖民副大臣、商务大臣、内政大臣。1911年出任海军大臣,领导组建海军参谋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伊始,命令海军提前进入战备状态。1915年11月因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失利被迫辞职后,前往法国作战,任步兵营营长。1916年退役回国,任议员。1917年7月出任军需大臣,重视坦克的研制和生产,力主建立独立空军。1919年1月任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仇视俄国十月革命,煽动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1921年2月任殖民大臣。1922年大选失败后退出政界,从事绘画和写作。1924年11月出任财政大臣。1929~1939年工党执政期间,未担任任何公职。
30年代,丘吉尔在德国纳粹势力急剧膨胀、战争危机日益严重情况下,不断提醒 *** 和公众注意英国国防实力有被德国超过的危险,反对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谴责《慕尼黑协定》,主张加强军备,建立以英法联盟为核心包括苏联在内的反德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于1939年9月3日出任海军大臣。1940年5月10日德军闪击西欧当日,出任英国战时内阁首相兼第一财政大臣、国防大臣和保守党下院领袖,迅即把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英军自敦刻尔克撤退和法国投降后,在英国孤军奋战的危难时刻,他以其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领导英国及英联邦国家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在不列颠之战中击败德国空军,迫使A.希特勒放弃进攻英国的企图,使英国成为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大本营和解放欧洲的反攻基地。他强调保卫海上交通线,团结一切反法西斯力量,借助美国的实力重返欧洲大陆,彻底击败轴心国。1940年9月批准以英国部署在西半球的海空军基地交换美国50艘驱逐舰的协议。12月请求F.D.罗斯福增加援助,并促成美国通过《租借法案》。1941年1月派遣二军参谋部代表与美国军方会谈,制定“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当天即宣布援助苏联;7月12日与苏联达成军事协定,规定在战争中联合行动,不与德国单独谈判和媾和。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对日宣战。
二战期间,多次与美、苏首脑会晤,制定联盟战略,达成一系列协议。1941年8月13日与罗斯福签署《大西洋 *** 》,确定两国共同对德政策和战争目标。12月~次年1月与罗斯福举行华盛顿会议,决定建立美英参谋长联合委员会,以协调两国战略、共同使用两国资源和战略物资,并参与起草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上,与美、苏领导人有重大分歧。1943年1月与罗斯福举行卡萨布兰卡会议,反对在1943年开辟第二战场,主张加强地中海攻势,进军意大利。1943年11月22~26日与蒋介石、罗斯福举行开罗会议,签署《开罗宣言》。11月28日~12月1日与罗斯福、JV.斯大林举行德黑兰会议,决定1944年5月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并就战后欧洲秩序的安排和国际组织的建立进行讨论,签署《德黑兰宣言》和《德黑兰总协定》。1945年2月与罗斯福、斯大林举行雅尔塔会议,就分区占领德国、对德实施管制、波兰的边界划分和 *** 的组成、联合国安理会的表决程序等问题达成协议。7月17~28日与H.杜鲁门和斯大林举行波茨坦会议。28日,因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而辞职。
1946年3月5日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主张美英联合对抗共产主义,拉开“冷战”帷幕。1948年10月提出以英美特殊关系、欧洲联盟和英联邦为基石的“三环外交”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反对美国扩大战争和进行核讹诈。1951年10月再次当选为首相。1953年受封爵士并获诺贝尔文学奖。1955年4月5日因年迈退休。卒于脑溢血。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世界危机》、《英语国家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